于正宇宙2.0:流水线上的“拼多多”剧 -

来源:人气:212更新:2025-07-10 12:38:32

当前影视创作中,"于正2.0"模式正以流水线方式持续输出,通过拆解爆款剧集的基因密码、整合热搜话题元素,制造出大量拼凑而成的作品。在长剧备案的焦虑氛围中,尽管可能未接触过李一桐与刘宇宁主演的《书卷一梦》,却无法忽视影视圈对古装偶像剧套路的深度解构——顶流明星在拍摄现场的傲慢态度及对剧本的擅自修改,成为舆论焦点;而主角穿书后遭遇系统无情虐杀,经历百种死亡方式的情节设计,则在展现戏剧冲突的同时,暗含对传统叙事框架的突破尝试。

曾引领短剧热潮的创作套路,如今若抹去主角姓名便能无缝植入任何同类长剧设定。这种模式已丧失人物个性与情节逻辑的独特性,观众多部作品的体验趋于同质化。通过将已被短剧验证的快节奏叙事元素拆分重组,注入更庞大的长剧框架,一种新型国产剧形态正在形成——观众在连锁餐厅享用预制菜,而我们则在视频网站观看拼装式短剧,共同期待着未来的可能性。回溯2022年,爆款短剧《长公主在上》以4.4亿播放量创下行业纪录;次年《无双》实现单部付费短剧充值破亿的突破。自此,短剧正式迈入10亿级播放量的新阶段,头部作品月均分账收入突破百万。这类作品凭借庞大的观众基础、惊人的流量转化和可观的商业回报,已然成为国产剧市场的新宠。然而,在亮眼的数字背后,短剧仍难以摆脱‘内容空洞’‘过度依赖爽感刺激’的质疑,迟迟无法获得长剧领域的认可。长剧创作者们延续着高投入、强制作团队、精致视觉呈现的传统优势,对短剧保持明显的态度差异。知名剧评人汪海林曾公开质疑短剧‘缺乏艺术深度’,认为其与长剧之间存在鲜明的等级界限。

在短视频浪潮席卷市场的背景下,于正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率先突围。2024年其打造的《墨雨云间》不仅在优酷平台实现现象级突破,更以27集的体量完成破万播放量的壮举,成为暑期档兼具热度与商业价值的标杆之作。这部时隔六年的现象级作品,被解读为于正尝试用短剧思维重构长剧的创新实践:邀请短剧导演马诗歌联合创作,并将《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》中的女主角成功移植。其在《南方人物周刊》专访中强调的"短视频时代需与短视频抢流量""短剧精致化与长剧快节奏的融合不可逆转"等观点,至今仍被行业视为创作指南。

《墨雨云间》无疑仍是当前现象级的快节奏剧情作品,相较于六年前的《延禧攻略》,其叙事模式呈现出显著的2.0升级。剧集以极具冲击力的开场迅速抓住观众,首集即展现女主遭遇构陷、捉奸、家族陷害的多重危机。在节奏把控上,采用短剧式密集推进,两集内完成重生、换皮、开启复仇主线的转折,情节密度堪比传统十集短剧的体量。通过模块化结构拼贴热门爽剧元素,诸如白莲花黑化复仇、霸总爱上人妻、高调打脸前夫等已被验证的有效情绪爆点,被系统化地植入长剧叙事框架。大女主IP、姐妹情谊、宅斗权谋、轻喜剧元素的多重叠加,使该剧成为当下流行议题的集大成者,编剧在创作中已完全沉醉于这种拼贴叙事手法,对传统戏剧结构的突破显而易见。

同期推出的剧集《临江仙》则成为其主要竞争对手,于正提前庆祝并断言作品必将引爆市场,剧情设置堪称密集,每集安排多达十个反转,令观众目不暇接、思维混乱。

在短剧扩张的浪潮中,平台方展现出复杂的矛盾心理。腾讯一方面强调要深耕长剧、'守住长剧厚度',另一方面却在近期投入500万元强化短剧品牌。爱奇艺则公开表示'短'是2025年内容领域的关键词,却仍确认长剧是战略核心,微短剧作为增量业务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自2024年起,部分头部长剧IP开始尝试'一鱼两吃'的变现模式,《折腰》《唐朝诡事录》等具有较高热度的长剧相继启动同名短剧开发,从高投入追求高回报转向薄利多销的策略。

长剧的市场吸引力正在持续下滑。数据显示,2024年优酷平台长视频用户的前五集流失率高达50%,整体完播率仅维持在20%-30%区间。这种断崖式下跌正在引发连锁反应,导致商业链条出现系统性危机。以刘诗诗主演的S 项目《淮水竹亭》为例,作为高期待值的大IP改编剧集,播出后口碑与热度双双低迷,更新未过半便遭遇中插广告数量锐减至1条的窘境。广告商用实际资金投票的行为,比任何剧评都更直观地揭示了现实:当观众的目光无法停留,商业价值也就随之蒸发。

长剧转向短视频领域,源于对短剧以小博大、病毒传播、快速回本模式的羡慕,试图借用短剧的流量密码应对自身在流量获取和商业转化上的困境。而短剧则在取得商业成功后,渴望摆脱"低质"标签,追求行业认可与更持久的市场价值。当我们将视野拓展至更广阔的娱乐消费市场,国产剧所面临的"围城"现象已发生变化——城内外的参与者争夺的早已不再是传统内容生态中的有限蛋糕。真正的挑战在于,长剧与短剧并非简单的二选一关系。短视频平台对用户注意力的争夺已成为行业常态,其中小红书在2023年便实现日活用户突破2.6亿,加上仍在运营却保持近2亿日活的微博,这些平台正在蚕食用户有限的观看时间,形成此消彼长的竞争格局。

■混乱格局下,长剧短剧化能否成为国产剧的救赎方案?于正曾豪言:"爆款本来就是可以预见的,我每部都可以是爆款。"《临江仙》集齐了他惯用的爆款要素:高流量主演阵容、大IP改编、极致爽点设计、话题性情节以及饱和式营销。然而最终难以重现《延禧攻略》《墨雨云间》的辉煌,尽管在"花钱如流水""推疯了"的营销攻势下,该剧勉强达成"10天热度破万"的成绩,但相较于前期造势仍显疲软。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后续乏力,口碑持续下滑,最终仅能被视为一种预设的爆款产物。

此前于正满怀信心投入800万元打造的精品短剧《吉天照》,试图在短剧市场复刻其长剧的成功经验。该作品以精美的服化道和所谓的明代美学为卖点,意图通过差异化定位突破行业同质化困局。然而,叙事节奏尴尬的困境使其既未能获得文艺片的高雅认可,也难以契合爽剧受众的快节奏需求,这恰恰印证了创作洞察与商业复制之间存在着难以弥合的鸿沟。当快速制作、爽感输出已成为其娴熟技艺,或许正是启动爽剧3.0战略的契机。而当下仍充斥着大量于正2.0模式的作品,在流水线上机械地拆解爆款元素、拼接热搜话题,制造出各种概念化短剧。国产剧市场已陷入前所未有的混沌状态,此刻我们唯一期待的是:作为普通观众,究竟何时才能等到真正有质感的佳作?

Copyright © 2023 www.jdw8.com